2021数字化转型、整体性转变,上海启航!

源爸天下 源爸天下 关注 7级 普通
发表于站长交流区版块

◆12月8日,一年一度的智慧城市体验周正式拉开帷幕,对上海十年智慧城市建设做总结,更为未来全球城市建设开启“新航向”:行驶出一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来。


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2月8日电(记者周琳)时间回到十年前:2010年,移动支付刚刚拿到“牌照”持证上岗,4G概念刚刚普及,网友们纷纷讨论“流量太贵不好推广”,也许你想不到,那时居然还没有微信……


那一年,上海正式提出“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”战略,智慧城市建设序幕由此拉开,一场数字化大潮,袭向这座全球城市,给城市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带来深刻变革。


2013年上海才拥有百余个4G基站,如今上海5G基站建设数量居全国第一,在全球也处于第一阵营;省级政府层面,上海第一家提出建设智慧政府,目前“一网通办”接入事项达2341个,48个部门的179个系统接入“一网统管”,实时数据指挥城市运行;对于每个市民而言,改变更为直观:一部手机就可以行遍全城。

不过十年而已。


开启全新征程,上海给了自己一个新目标:日前召开的十一届上海市委十次全会,首次提出了“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”重要论断,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定下基调。


12月8日,一年一度的智慧城市体验周正式拉开帷幕,对上海十年智慧城市建设做总结,更为未来全球城市建设开启“新航向”:行驶出一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来。


(一)“世界智慧城市”在手,上海有底气


即便是放在全球来看,上海的城市“数字化”率也属于第一阵营——


数字经济“基座”扎实:率先建成“双千兆宽带第一城”,实现5G城市全覆盖,上海已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3.14万个、5G室内小站4.98万个;连续6年举办的“SODA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”,创新企业通过公共数据应用的优秀案例,获得超亿元融资。


数字治理找到“牛鼻子”:聚焦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“高效处置一件事”,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成为牵引,超过80%的事项已经可以“全程网办”。整合接入了公共安全、绿化市容、卫生健康、气象、水务等30多个部门的100多项基础数据,全国首家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正式启用,在全面数字化转型中上海城市管理已率先进入新阶段,用实时数据去直面“大城市病”。


同时上海还先行先试,给数据开放专门立了一部法: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《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》,以规范公共数据开放。


数字生活“新试验”不断:毋庸置疑,上海到目前依然是全国拥有盒马鲜生门店最多的城市。


饿了么、大众点评、叮咚买菜、携程、小红书……这些新零售新业态都是土生土长的“沪牌”企业,让这里成为“云上生活”的试验田。


就在前不久举行的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,上海从全球35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,摘得“世界智慧城市大奖”,泛在化、融合化、智敏化已经成为上海智慧城市的优势特征。


主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,从中尝到了甜头:


数字化催生出大量颠覆性的新模式、新业态,在线教育、生鲜电商零售、“无接触”配送等在线新经济火热发展,成为上海经济快速复苏的“最强引擎”。今年1—9月,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逆势增长8.4%。


以疫情应对为例,依托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网统管”共享疫病防治数据信息,通过条块结合快速准确将疫情通知各部门,同时通过大数据排查重点防疫人群,迅速形成了疫情防治最小单元格和社区共治体系。


“兴业”“惠民”“善政”——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周向红,这样解读上海十年来的城市数字化转型。


(二)“数字化转型”再定调,这次不一般


数字化转型并非新词,这次再次定调,有什么不一样?


“整体性转变、全方位赋能、革命性重塑”,这意味着,城市数字化转型不再是某几个领域的“单兵突进”,而是一个顶层设计、总体统筹、相互协同的系统工程。


正如上海市委全会提出的,其涵盖城市生产、生活、生态方方面面,包括经济数字化、生活数字化、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。


在8日的智慧周开幕式上,上海市委常委、副市长吴清阐明了新内涵和方向:


——加快筑牢城市数字底座,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并持续演进,从“城市是生命体、有机体”全局出发,构建基于全面感知的新型智慧城市。


——着力推动全方位数字赋能,以“两张网”为牵引,打造数据驱动的城市治理“新范式”,以在线新经济为抓手,引领要素重构的经济发展“新模式”。


——努力创造普惠化数字体验,以人为本,场景牵引,围绕医教养、文体旅等市民关心领域,打造无处不在、优质普惠的数字新应用,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
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、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认为,与此前不少地方提出的政府数字化转型、产业数字化等某个领域的数字化相比,上海是在全国首个提出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城市。


这是大势所趋,也是发展所需下的主动求变。


快速的城市化进程,正在给城市居住、交通、环境、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带来诸多挑战,而基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,治理的难题、产业的升级、生活的便捷,都可以有新的“解题思路”。


这从体验周中的“2020上海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巡展”中可窥一斑:


有创新的热度——通过工业互联网助力飞机建模仿真,可实现数据线上共享率提升至100%,仿真流程平台化后,迭代优化时间可实现从一年到一个月的转变,协同效率可提升50%。


有城市的温度——长三角地区已经全面实现了门诊直接结算,在长三角区域内任何一家开通异地门诊的医院就医,都可以“一卡通”,只需要支付个人自负部分,无需垫付也无需事后回老家报销。


有守护的精度——借助远程监测自动识别,目前上海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均时间,缩短至7分钟左右。智慧电梯平台只是守护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一个“小应用”,更别说背后那些被接入系统的消防栓、水电表、窨井盖,都成为感知城市、造福百姓的“神经元”。


(三)瞄准“国际数字之都”,出发!


“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”……未来的国际数字之都,到底面临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?


譬如说城市都在搞“城市大脑”,到底人工智能怎么才能给大城市“减负”,让“大城市病”得到根治;


无人驾驶未来肯定要大规模应用,意味着城市立体交通都需要重新设计,哪个城市可以“拔得头筹”;


一个城市怎么管好用好自己的数据,甚至国际之间的数据怎么合法流通,需不需要一个全新的数据管理局;


全新的数字时代,怎么才能等一等老年人;


包括人脸识别应该在什么范围得到应用、数据的所有权到底属于平台还是属于个人、一个电线杆上到底应该装几个摄像头等争议性、前沿性内容……


这些共性问题,总要有人先行探索出一个答案。


技术只是手段,获得感才是目的。“数字化不是简单地说要发展几个产业,而是要把数字化全面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。”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,通过打造综合化的数字化场景,让数字要素对产业能级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。


不指望能用“一招鲜”解决复杂问题,而是老老实实去啃那些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技术、跨学科的“硬骨头”。让整个城市成为数字化转型的“应用场景”,把整座城市连上网络,一座未来城市才有可能成为“最聪明的城市”。https://www.farben.com.cn/


“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上海要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,做一名引领方向的驾驶员了。”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说。

评论列表 评论
发布评论

评论: 2021数字化转型、整体性转变,上海启航!